近日,在图书馆的精心策划下,古老神秘的沧源崖画元素被巧妙融入图书馆文化氛围营造之中,为这座知识殿堂注入了鲜活的民族灵魂,吸引了我校众多读者的目光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临沧市的沧源崖画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罕见且全面地记录了史前西南边疆地区先民的社会经济和精神世界,是我国珍贵的彩绘岩画群瑰宝,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,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。其独特的绘画风格、丰富的色彩运用以及所展现的生活场景等元素,都成为了此次图书馆文化氛围营造的灵感源泉。图书馆将沧源崖画精心布置于三楼靠中庭外围栏墙面,一幅幅崖画作品映入眼帘,那质朴粗犷的线条和浓烈鲜明的色彩,仿佛将人们瞬间带入了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,让读者在踏入图书馆的那一刻,便能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。
崖画复制设计与制作过程由副校长张雁梅亲自挂帅,带领艺术与航空服务学院师生倾心复刻,从尺寸丈量、雕板裁剪到工具组装、场景雕刻,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师生们的智慧与汗水。张雁梅全程亲力亲为,严格把控细节,确保形象神似。在师生们携手合作下,巧妙还原了“太阳神崇拜”“群舞祭祀”等经典崖画场景,生动再现了西南边疆地区先民生产生活、宗教信仰、社会习俗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。这些悬挂于墙壁的崖画,恰似一扇扇穿越时空的窗户,让读者得以在阅读的闲暇,透过画作直观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感受历史的厚重脉搏。
此次将沧源崖画元素注入图书馆文化氛围营造之中,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,提升了其文化氛围的独特性和吸引力,也为沧源崖画这一曾鲜为人知的文化瑰宝搭建起通向大众的桥梁,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、认识并深深爱上民族文化。崖画元素的注入吸引了更多读者纷至沓来,当读者们在图书馆内驻足欣赏崖画,发出声声赞叹:“这些崖画太震撼了,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,地方民族文化的魅力令人沉醉,阅读也因此变得妙趣横生”。
图书馆将持续深入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这座宝藏,不断探索创新文化氛围营造的新形式、新内容,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传承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核心阵地。彰显“红旗插在边关上,大学建在国门上”的办学特色,深化与拓展全民阅读工作,全方位、多层次地打造“书香滇院”品牌,书写新时代的滇院篇章!